昨天是元宵节,按我们这习俗,元宵节过完了那么整个“年”也就算过完了!年过完了,再来简单写一写我们这儿时过年的习俗。
记得儿时,那个时候过年的仪式感很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年味很重。而现在大家都说年味谈了,确实年味是谈了,大家所说的谈,我认为也就是没有了“过程”。就比如说过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吃上鸡肉,而儿时吃鸡都是自己家养的鸡,杀鸡的整个过程大人小孩子都参与。感受了杀鸡过年的过程,体会了杀鸡过程的乐趣。而现在过年吃鸡肉,只是从市场上买了剁好的鸡块直接入锅。没有过程没有了仪式感!
儿时,从腊月二十四就可以感受到年的味道。腊月二十四过“祭灶”,我们这有句土语“有钱人家过祭灶,没钱人家真急躁”!虽然说这天“祭灶”,但是儿时记忆中并没有“叩拜”这一环节,都是把“灶老爷”的像贴在锅门边!这一天,也叫“扫尘日”,每家每户都会把家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印象最深的是儿时家中是草房子,那个房顶上蜘蛛网都会有很多,而这一天父母总会头上裹着一块毛巾,用竹子绑上鸡毛掸打扫蜘蛛网。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备年货了。而现在备年货这个过程基本也就没有了,可能再过几年”备年货“这个词也就会从字典上消失了!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父母会把家中的”各大件“,比如被单、被套、床单什么的拆下来清洗。那个时候洗这些大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洗衣》中有说过,大人们肩上扛长条板凳,两头放上”大件“,到我们那个河里去洗。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一般都需要半天的时间。
年三十这天,孩子们都会穿上新衣,可能孩子们的冬衣,也就是这一天添置这么一次。上午基本没有什么事,也就是写写春联、贴春联了!我们这年三十的团圆饭是在中午,饭后整个家族的男人们都去祭祖,而女士们都在家中准备食材包饺子、包包子。我们这没有祠堂,祭祖都是跑到墓地去。因为是整个家族,所以各辈的祖上也就有很多且在不同地方,整个祭祖过程至少得要跑个两三个小时。祭祖队伍真的是浩浩荡荡的三四十口人,而现在很多族人都到县城居住,年三十下午祭祖也就不好整个家族统一行动,都是每个小家各自祭祖了。年三十的晚饭倒是很简单,就是水饺和汤元。饭后就是一家人围住电视看春晚了!
大年初一,孩子们最高兴,因为可以得到”磕头钱“,也就是压岁钱。孩子们也组成队伍,爷爷辈的家中、叔叔辈的家中,挨家挨户的跑。那个时候压岁钱一般都是两毛、三毛的,一个上午跑下来,也可以跑到三五块钱。当然回到家中,这些压岁钱大部分都”充公“,自己可以得到少少的三五毛钱。不过那个时候三五毛钱也是巨款了!大年初一这一天,是很讲究的,不能扫地、不能动剪刀、不能动针。
大年初二迎财神,这倒和其他很多地方不一样。而迎财神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财神水”!我国历来都有水聚财的说法,幼时记得大年初二的早上天还没有亮时就会到井边担第一桶水!谁去的最早,那就能抢到最好的财神水!儿时我家院中有口压井,初二这天早上三四点钟就会有人来敲门打水。而第二种方式就是早吃饭放鞭炮迎财神,记得小的时候这一天天不亮就家家放鞭炮了!这一天会有很多乞讨的人,拿着画好的财神像,到你家门口大喊几声”财神到你家了“,然后把财神像贴在你家门头。这个时候户主都会拿出三五个馒头、包子给他们。后来发展到不是要馒头包子而改要钱了。初二这天也”迎新亲“,就是把男、女对象请到家中吃个饭。
初四这天”迎老亲“,就是把自己的姑姑、姑夫请到家中聚聚,老姑爷、少姑爷,几个家族欢聚一起很是热闹。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我们这个地方,元宵节仅此于中秋。小时候是没有“元宵节”这个概念的,我们统称为“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方却把腊月二十四称为“小年”,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叫法吧!在学生时代,寒假都是正月十六才结束,也就是可以在家过元宵节!而现在元宵节却不是国家法定节日了!元宵节过过了,那个整个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
从正月初一开始,家族中家家户户都会按着时间顺序请男长辈们到家中来吃”年饭“,印象中父亲从初一这天开始就会被家族中的各家请去吃饭。基本上午饭和晚饭都不会在家中吃的,当然我们家也会请父亲辈的、爷爷辈的到家中来,摆上两三桌。那个时候性别还是有歧视的,女人和孩子是不能上桌的。所以家中从腊月二十四准备的年货食材,就被这一天吃完了。印象中,每年过年我们家都会准备一到两副猪头猪下水,腊月二十八九的时候用香料卤好,年三十的时候可以吃到一些,而除这天之后,父母都会说”这个猪头肉不能吃,留着请人用的!“。
儿时每每回忆,总觉得那么近,但又那么远……
@响石潭: 是的呀,所以得要记下来,否则 以后都忘完了。
以前年叫年关,对于大多数的家庭真的是一个关口,很多家庭是穷一年之力过年的,大件的年货是腊月的那么几天,其他的一些辅助材料比如一些干菜啊,佐料啊之类的那都是一年的时间随时攒下来的。所以,过年的时候才感觉到有意思,现在物质丰富了,也就体验不到那种感觉了
@流金岁月: “年关”这个词可能全国各地都叫,那个时候过年穷人确实是在闯关呀
以前只有过节才有得吃的东西,现在只要你想吃,什么时候都能吃上,生活好起来了,所以感觉就淡了,物以稀为贵。
头像墙了,不翻的话看不到,你的没换国内节点么?
@老麦: 正在折腾头像的事,本来不想折腾的,但是这样太难看。
看了你的博文,才知道,全国的元宵节都是统一的啊,而且春节结束的时间节点也是一致的。
@熊の猫: 呵,你这是在说笑吧!!
不知不觉,这个年就过完了~
@创业博客: 是的,年过完了。
你说得很对,仪式、过程很重要。
祖辈留下来的很多东西都没了。
@哥斯拉: 就是的,大家说年味淡了,也就是没有仪式感了吧
看了风俗还是有所不同,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压岁钱不是初一给,是大年三十晚上,除夕夜吃完年夜饭给小朋友红包表示压岁。那时,收到后,真的放在枕头下压着。
@小陈故事: 我们这全都是初一早上给的!
不是淡了,而是当初的我们长大了,不再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了
@亮娃子生活日志: 也是呀,“心境”不一样,感觉就不一样了
元宵节在我们这也叫“换花节”
@路易十三: 看来每个地方的叫法还是不一样的,我们这叫“小年”
对比下节日的感觉,现在上班真的是一直在盼着放假了。
@姜辰: 现在想着放假,就是想放放松!想着休息。
我们这也是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年结束了。至于过年的感觉,随着年纪的增长,年味越来越淡。我问我儿子,过年好玩吗?他说好玩。不是年味淡了,是我们的心境有变化了。
@行吟游子: 对,是心境发生了变化,所以才感觉年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