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老张博客

成都印象-美食篇

苏南苏北距离相差二三百公里,饮食文化就不一样。苏南的菜偏甜,而我们苏北的菜基本上不放糖,偶尔为了提鲜放一点点,但是在吃菜的时候也是感觉不到甜味的。这次去了成都,与我所在的小县城距离近两千公里,那可想而知饮食上的差异了。

川菜向来以油辣麻为名,初到成都的第一餐,看到满桌子的“油”、“辣”和“麻”吃的真的是好欢。结果连吃两天,很多人的肠胃就出了问题,不得不让饭店单独做了些不辣的菜。最后两天的时候,这些麻辣的菜基本上没有人动筷子了。

你看这一盆鱼片,油和麻椒都占一半的份量了。

你还能看出这盆是什么菜?咋一看以为是红烧辣椒呢!

我们小县城也有四川火锅,“重庆刘一手”火锅在我们这开了快有二十年了,现在依然生意火爆。吃了成都的火锅之后,感觉我们那个火锅就“不正经”了。在成都吃的火锅,选择的是微辣,从开始吃到最后用餐结束,能一直保持着微辣,不象我们这虽然是微辣,但是越烧越辣,最后成了特辣特咸了。成都火锅的辣,感觉是那种能和火锅味融合在一起,把辣融合到香中。而我们这火锅的辣,是刺鼻、刺嘴的那种辣。

还是来说一说成都这些名小吃吧!网上特别火的折耳根,有幸也吃到了,初尝只是感觉到一点点的腥味,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又没有什么样的特别,可以说不难吃也不好吃,不像抖音上有人说的难以下咽。

龙抄手,我一直以为龙抄手是成都的特色美食,后来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就是馄饨,只不过叫法不一样罢了。馄饨在四川就叫龙抄手,而在广州就叫云吞。

担担面,名源于用扁担挑着卖的面。开始我是什么配料也没有放这样吃,感觉很普通,后来在服务员的指导下放了配料,味道瞬间升华了,原来担担面的精华就是那些配料。

蹄花汤,在抖音上看到花胖在成都吃了三十碗蹄花汤,把我的馋虫勾上来了,离开成都前天晚上单独跑到外面吃了蹄花汤。说实在话,味道真的是嘎嘎地,一点点猪骚味都没有,特别是配上的红油调味,真的是给蹄花汤做了点睛,美。

钵钵鸡,我们这小县城就没有这个,钵钵鸡的名字只是在抖音里听过,一直以为是鸡肉的一种做法,哪知看到之后就是我们这的“串子”。但是钵钵鸡的味道比我们这的串子味道好多了,可能是融合了成都的火锅味。钵钵鸡很受女同志喜欢,在成都也专门卖钵钵鸡的店面,很多人吃钵钵鸡喝啤酒。

在成都给我的感觉是茶馆多、麻将馆多、火锅店多、采耳店多。正如给我们授课的教授说,成都人们的生活都是“慢生活”,在成都生活的人们幸福感都很高。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