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春西南网络大学《教育评价与测量》答案(全)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常模: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2.、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3.、 相对零点,人为确定的零点。教育测量中采用的参照点一般是相对零点,因为教育是各种心理因素作用,绝对零点无法找到,一个学生考试得了零分,并不能说明他对考试内容一无所知,只是说明他的水平低于考试所要测的水平。
4 、行为样本:行为样本指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心理测验中要有代表性的样本,即行为样本 。
二、简答题
1、测量误差的含义及来源
答:测量误差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这里,我们要从两方面来进行理解:其一,测量误差是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所致:其二,测量误差表现在不准确或不一致两种方式。误差来源主要有3个,即测量工具、被测对象以及施测过程。
2.、百分等级分数的特点。
答:百分等级取值越大,说明成绩越优秀。
3、两个测验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平行测验
答: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都是一致的,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为平行测验。
4、测验难度越大区分度越好,对吗?
答:不对。事实上,如果测验的所有项目都是中等难度,只有在项目的内在相关为0时,整个测验分数才产生正态分布。实际测验中,一般各项目之间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考虑到这点,我们在利用项目分析选择试题时,应使项目的难度分布广一些,梯度大些,使整个测验的难度分布呈正态分布,且平均水平保持在0.50。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人都区分开来,并且区分得较细。
三、论述题
1、为了提高测量效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要想提高测量效度民间必须设法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出来。具体来说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有:
(一)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系统误差。
这就要求题目样本要能较好说代表欲测内容或结构,要避免出现题目偏倚。
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读也要恰当,题目的数量也要适中。太难、太易、太多、太少都是有损测量效度的。
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刷,题目作答的要求,评分计分的标准,题目意思的表述等等,都必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避免的误差的出现。
(二)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在测验实施过程中,系统误差一般不太明显,但随机误差却有可能失控。这就要求测验实施者一定要严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要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三)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在各种测验中,有些被试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发挥不出应有水平(比如过分焦虑致使水平失常等),因此,我们应让被试调整好应试心态,让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学识上等做好应有的准备。否则,焦虑因素和其他无关影响过大,必然会降低测量效度,测不到欲测的内容或结构效度。
(四)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地使用有关公式。
在评价一个测验是否有效时,效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假若所选效标不当,或所选效标无法量化,则很难正确地估计出测量的实证效度。如果效标及效标测量都合乎要求,则公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效度估计的重要方面。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
答:为了使受测者本人以及与受测者有关的人,如家长、教师、雇主等,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报告分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测验像其他特殊领域一样,具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因此你所理解的词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也一定理解。例如,你懂得标准差和标准分数,然而当事人可能不懂。因此,你必须用非专业性的用语来解释标准分数,可以把它解释成相对位置(即百分等级)。必要时,可以问问当事人是否听懂了,让他说说你的解释是什么意思。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什么或预测什么。这里并不需要作详细的技术性解释。例如,你并不需要向当事人解释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编制过程,但应该让他知道,职业兴趣量表是把他的兴趣和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加以比较。如果在某一方面得了高分,就意味着如果他参加这个工作会长期干下去。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简单,只告诉当事人某个量表的标题或测量什么是不够的,这在具有情绪色彩的人格特征方面特别重要。例如,对人格测验中的男性化、女性化量表就要加以解释,以免被试误解。如果分数是以常模为参照的,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例如,同一个百分等级对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意义是不同的。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最好”的估计。由于测验的信度、效度不足,分数可能有误差,而且对于一个团体总体来说,有效的测验不一定对每个人都同样有效,但也不能让被试感到分数是毫不足信的。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当测验用于人员选择和安置问题时,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要向当事人讲清,测验分数在作决定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是完全由分数决定取舍,还是只把分数作为参考;有没有规定最低分数线;测验上的低分数能否由其他方面补偿,等等。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由于对分数的解释会影响受测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会影响他的行为,所以在解释分数时一方面要十分慎重。另一方面又要做必要的思想工作,防止被试因分数低而悲观失望或因分数高而骄傲自满。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毕竟分数是他的不是你的,作出的决定会影响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生活,因此在解释分数的各个阶段,你都应观察他的反应,鼓励他提出问题。虽然测验分数的信息有限,但考虑到分数能够引起一连串的事件,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因此,你必须保证他完全了解分数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除非当事人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否则你无法了解他对于自己的分数有了多大程度的理解。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样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作为测量对象的一组样品。
2、重测信度:如果前测和后测用的是同一份试卷(视为两个平行测验),则前测分数X和后测分数Y之间的相关系数rXY即为信度,称为重测信。
3、校标:校标整体形状为外圆内方。内,是学校的本质、内核,内方寓意学校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原则、办学目标清晰明确;外,是学校的外在表现,外圆寓意学校的办学方法灵活,与社会有全方位的联系。
4、原始分数: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二、简答题
1、测验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答: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的制约。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主要特征。
答: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测 量对象 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精确度远远不及物理测量。 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的制约。
3、制定常模的过程。
答:(1).确定测验将用于哪一个群体。根据测验群体,选定最基本的统计量,决定抽样误差的允许界限,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抽样 方法,并对该 群体进行抽样,得到常模团体。
(2)、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并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布。
(3)、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即常模量表,同时给出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以及常模分数的解释指南。
4、导出分数与原始分数有何异同。
答: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
三、论述题
1、在测量中如何控制测量误差。
答: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小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0源。常见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一)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 (二)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 等。 (三)被试引起的误差在测量工作中,最复杂的和最难控制的是由被试本身引起的各种误差。 测量工具;被测对象;施测过程。
2、与其他的人格测验相比,投射测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人格测验,即是针对人格特点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它根据人格理论,从特定的几个方面对测试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考察,体现在人 格测验中就是各个测量指标人格测验是以自陈为主,打破了以往在人事资料的获取的方式上以"他评”为主的一贯的作法。当然,他评可以充分反映民意,但 也增加了的主观意识的参与作用。人格测验完全可以抛开其它方法中对参与评价人员的直接依赖性,主要诉诸于被评价者个人和测 量工具之间的 "刺激--反应"的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人才选拔过程上人为的参与作用,同时也注定了一良好的心理测验工具 制定的复杂性和作用的谨慎性。投射评价理论认为,被试者对测验题材的解释,可以反映其心理功能。编制投射测验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日常反应,固然决定于 当时的刺激或情境,但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状况,和他过去的经验,以及对将来的期望等,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 发生了很大作用。我们常将内心情感及感觉投射到环境里去,假定面对着空泛而无限制的刺激情境(测验题材),个人可以自由想 象或不自觉的对它作出种种反应,因而便会将一个人一些潜在深层动机和人格特性投射出来;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刺激所知觉 的内容不同,因此,所作的反应就不可能相同。所以分析反应的结果,可以提示一个人的人格形态和深层动机,这就是投射测验的 基本原理。
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个别测验: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
2、分数转换: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
3、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4、人格: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心理特质。
答:心理特质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2、使用重测信度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 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相互抵消;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期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3、提高测验信度可以采取哪些策略。
答:(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 由于项目数量太少会降低测量的信度,所以,提高测量信度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增加一些与原测验项目中具有较好的同质性的项目,增大测验长度。 (2)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3)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4)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5)主试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4、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目的有何差异。
答: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度量与比较个体间的差异,以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定和解释测量结果。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比较固定的测验模式就是常模参照测验,它广泛应用于能力、能力倾向、成就、人格、态度等多种特质的测量之中,并发展起一套比较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项目分析、质量控制(测验信、效度分析)以及分数解释之中。 所谓目标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慎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中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所规定的测量内容上的行为水平,因此其出发点是个体本身的绝对水平,而不再是个体间的水平差异。
三、论述题
1、如何控制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答: 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的程度的一致性。具体说,测验标准化包括下列内容: (1)测验内容,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无法比较。 (2)施测过程,标准化的第二个条件是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施测。其中包括:①相同的测验情境。如统一的采光条件,统一的桌椅高度,统一的桌面面积,统一的场所布置等。②相同的指导语。指导语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向受测者说明测验的目的,以便消除受测者的顾虑;二是向受测者说明如何对测验项目反应。③相同的测验时限。测验的时间限制是测验程序中的重要方面。 (3)测验评分,评分的客观性是标准测验的第三个条件,评分的客观性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 (4)测验分数的解释,一个标准化的测验,不仅指测验内容、施测过程和评分过程的标准化,而且指测验结果的解释的标准化。如果对同一测验结果(分数)可作出不同的解释,那么测验便失去了客观性。
2、与其他的人格测验相比,投射测验的特点何在。
答: 投射测验重在探讨人的无意识心理特征,对受测者在测验上反应的解释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按照精神分析理论的无意识观点,个人无法单凭自己的意识功能了解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因此,运用自陈问卷法不可能测量到受测者的真实的人格特征。如果我们以某种无确定意义的刺激情境作为引导,受测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无意识结构中的愿望、要求、动机、心理冲突等特征投射在对刺激情境的解释中。 从上述理论出发,投射测验假定:(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2)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决定于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但反应者过去形成的人格特征、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渗透在他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之中;(3)正因为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景的解释性反应之中,所以,通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识模糊的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对这种情境作出自己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他解释的内容,就有可能获得对受测者自身的人格的认识。
第四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题
1、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2、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3、投射: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4、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二、简答题
1、干扰测量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测验本身的构成、受测被试的特点、施测的过程、阅卷评分、分数的转换与解释等一切与测量有关的环节都可能影响测量的效度。
2、如何选择测验项目。
答: 选择测验项目的指标有三个:一是测验的性质,即要选择那些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的项目。假若要测量的是语言推理能力,就不能选择测量阅读能力或运算能力的项目。而是项目的难度。选择多大难度的项目并无固定的标准,选拔性测验要求难度大些,考察性测验则要求难度不可太高,人格测验则不要求难度。三是项目的区分度。一般来说,项目的区分度越高越好,对于选拔性测验尤为如此,但有时也可以保留若干区分度不高的项目,这要视项目的重要性而定。
3、信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4、传统智力测验在公平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1)性别差异(2)职业差异(3)文化和教育差异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向受测者解释测验分数。
答:如何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意见非常重要的事。下面所列举的一些原则,可供报告测验分数时作参考: (1)、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例如,你懂得标准差和标准分数,而受测者可能不懂,因此你必须用非技术性的用语来解释标准的分数,可以把它解释成相对位置(即百分等级)。 (2)、要保证受测者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这里并不需要作详细的技术性解释。例如你并不需要向受测者解释职业兴趣,并将他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加以比较,如果在某方面得了高分,就意味着如果他参加这个工作可以长期干下去。 (3)、如果分数是以常模为参考的,就要使当事人知道他(她)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例如,通一个百分等级对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其意义是不同的。 (4)、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估计。 (5)、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当测验关于人员选拔和安置问题时这点是特别重要的。 (6)、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受测者带来什么影响。 (7)、测验结果应向无关人员保密。 (8)、对低分者的解释应谨慎小心。例如,智商测验ID得到65者,勿作这样的解释:"你属于智力缺陷着。”较理想的解释应是:"这个分数表示你的 学习能力比一般人低了一点,但是有些像你这种能力的人,由于刻苦努力而有很不错的表现。” (9)、报告测验分数时应设法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例如,某学生表示他在做智力测试时情绪很恶劣,心不在焉;而另一位则表示他在做测验时,动机强烈、注意力集中。虽然两位学生ID得到相同的115,但代表的意义可能迴然不同。 同样的,解释完分数后宜鼓励当事人表达对测验结果的感受,如发现当事人对分数有误解或不良态度,应立即配以咨询,予以适当的引导,以免给当事人造成自卑心理或其他不良影响。
2、如何编制标准化学绩测验。
答: 编制标准化学绩测验只要在附加若干标准化条件的情况下,将这些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学绩测验的编制。(1)确定测验目的,选定测验编制的方法。编制标准化学绩测验的首要问题是要明确测验目的,即要解决为什么而测,测谁和测什么的问题。(2)分析测量目标,拟定测验编制计划。分析测量目标是制定测验编制计划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3)编题征题与选题组卷。试题是测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测验质量高低的主要体验。试题的来源可以组织学科命题教师自己编写,也可向社会征集。无论是自己编写还是向社会征集,试题分布都必须符合测验编制计划所定的测验节后,特别是要严格按照测验双向细目表的要求编写试题,不要编写细目表中位列的试题。编题时还要求命题者同时提供参考答案和平扥标准供审题参考。(4)调查测验质量参数,编制测验常模标准化测验要得以发行使用,必须提供测验质量参数,包括测验的信度、效度等指标。(5)编写测验指导书,正式出版发行。测验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常模也已编好,则言的编制进入最后阶段,那就是 编写测验指导书,连同编排好的试卷(包括答案纸)一起正式印刷发行。
第五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题
1、学绩测验:学绩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
2、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3、百分等级: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4、团体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
二、简答题
1、结构效度的含义与特点。
答: 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根据定义,我们可知结构效度的研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结构效度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事先假定的心理特质理论。 (2)当实际测量的资料无法证实我们的理论假设时,并不一定就表明该测验效度不高,因为还有可能出现理论假设不成立,或者该实验设计不能对该假设作适当的检验等情况。这就使得结构效度的获取更为困难。 (3)结构效度是通过测量什么、不测量什么的证据累计起来给以确定的,因而不可能有单一的数量指标来描述结构效度。 与内容效度不同,结构效度主要用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一些心理测验方面。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功能。
答: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理论研究功能 ①收集研究资料。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许多研究工作中,都需要通过测验来获得第一手资料。 ②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在心理学的研究中,通常需要根据已有的测验研究成果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测验进一步检验这个假设。在教育研究中,例如要比较各种jiaoui措施的实际效果,就需要运用教育测验获得测量分数,并对分数进行统计比较。 ③实验分组。心理与教育测验还可以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研究工作中。 (2)实际应用功能 ①选拔人才。在教育、企业、军事、艺术、体育、人事等部门,人们经常面临着选拔人才的问题,也就是需要识别那些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员安置。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事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工种需要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人适合做各种不同的工种,借助于心理与教育测验可以使人与事做到最佳分配,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心理诊断。对于智力缺陷者和心理障碍者的识别是推动心理测试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描述评价。应用心理与教育测验可以对人们在智力水平、学业成就、人格特点等心理特质上的优势和劣势作出描述和评价,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⑤心理咨询。应用心理与教育测验获得的资料,可作作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依据。
3、实证效度的确定方法。
答:实证效度的确定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观念效标(2)确定效标测量(3)考察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关系。
4、如何理解区分度的相对性。
答:一般来说,难度是相对而言的,它与测验编制者的技术经验、测验内容、统计计算方法等有关。同样,项目的区分度也是相对的,通常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区分值不同 (2)样本容量大小影响相关法区分度值的大小 (3)分组标准影响鉴别指数值 (4)被试样本的同质性程度影响区分度值的大小
三、论述题
1、确定常模团体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在确定常模团体时,必须清楚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群体的性质与特征。例如,艾森克个性预测(EPQ)就是分性别、以不同年龄组而建立常模的。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3)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 (4)样本大小要适当。通常在决定样本大小时应注意:总体的数目;群体的性质;测验结果的精确度。 (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例如对瑞文智力测验来说,几年以前所修订的常模对现今可能就不再适用,否则所得智商将产生偏高趋势。 (6)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
2、能力倾向测验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1)理论的支持 在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的理论研究中,有斯皮尔提出的一般智力因素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以及普遍的认可,因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传统的智力测验并且广泛地应用与社会之中。在弗农的智力层析理论中,智力被作了进一步的细分,呈树状结构,智力的一般因素被分为几个主要的能力因素,最后再锌粉为众多的基本能力因素。在这样的智力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因素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起了决定性作用,它使得智力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能力因素能够被辨别、分类和定义,进而使得这些能力因素有针对性地测量变为可能。 (2)实践的推动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专业与工作职业的选择和咨询,以及人事工作的科学管理逐渐普及。作为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之一,就是引导青年人选择和从事他们自己所喜爱的并将会有所作为的专业与工作;作为人事管理人员,他们首要任务就是选拔出对即将担任的工作有兴趣且完全能够胜任的人,并且将每个人安置在他最有可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而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们也希望在面临求学或就业选择时,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不同的能力因素方面的优劣程度,从而能够最有成效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种决策的过程中,能力测验将是最主要的辅助工具之一。 由于社会迫切需要能够辨别和判断在不同能力因素上的个体间以及个体内差异,而当时现有的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又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同时,因素分析方法又使一般智力中所蕴涵的各种不同能力因素的辨别分类成为可能,能力倾向测验应运而生。 1941年,瑟斯顿在自己的智力理论支持下,编制并且发表了第一个能力倾向成套测验——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MA),主要测量五种能力因素:语言能力、数的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和空间关系认知能力,目的是为了了解和预测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由于该测验存在许多技术缺陷,因而现在较少应用,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此后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倾向测验的先驱。 在近几十年里,能力倾向测验得到迅速发展,新测验层出不穷,并且大量地应用于社会,成为人员选拔与安置等决策的有效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