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消极

Auth:老张       Date:2014/05/9       Cat:电脑网络       Word:共5414字

◷2014/05/9   👁浏览:4.8K   暂无评论

消极心态是怎样形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的。是受环境、教育的影响,潜移默化而逐渐形成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你是否患了“消极症”人大致有54种消极情绪和表现,这里“消极树”上仅列举出常见的8种。

  一个消极的苦果,便足以毁坏我们生活的某一个方面,甚至对整个人生历程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消极的苦果,皆由日久天长养成的八种人类习性所生发:

  1.缺乏目标。就是缺乏人生的目的和方向,缺乏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自己想获得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不知道命运在自己掌握之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会怎样,生活会怎样,家庭会怎样,财富会怎样;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没有信心;看不到机会,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生活、工作和学习,一如水上浮萍,东漂西荡,不知何去何从。没有懒惰的人,只有没有目标的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因为连“梦想”都没有,还会拥有什么?

  2.害怕失败。害怕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遭受过无数的挫折,于是,失败的恐惧感时常伴随着我们。这种恐惧感来自于对过去“伤害”(遭挫折、被耻笑)的记忆,造成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从而产生消极的想象力和预期的失败感。当人们在作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心态消极的人往往想到曾经遭受过的失败景象,于是忧虑退缩,裹足不前。

  3.害怕被拒绝。我们在生活中遭到过太多的拒绝,父母拒绝我们、老师拒绝我们、朋友拒绝我们。我们听到过太多的“不”--不行、不能、不好、不可以……于是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障碍。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被拒绝的种种可能就立刻出现。害怕遭到耻笑和打击,害怕失去自我信心的恐惧,妨碍我们开口求助,阻碍我们前进。

  4.埋怨与责怪。人们一旦遇到问题和障碍时,总是找借口,找理由,其目的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不利”都推给外界和别人。其根源是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在他们不能正视困难、面对自我,不能达到心理平衡时,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一种逃避行为,即把责任归咎给别人。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者。

  5.否定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面对不如意、不利的事物,于是夸大障碍,找借口来逃避,从不找自己的原因。这是一种懦弱、胆怯和无能的表现。

  6.做事半途而废。不明白人生历程实质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一道理,对事业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决心,不能坚持到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带来的种种伤害。于是认为不可能实现,不可能达到,不可能成功,迅速放弃自己原有的努力。做事半途而废,主要还是由于“害怕”。“害怕”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把握,自认能力不够,自信不足,同时,总看到事物消极失败的一面,因而显得胆小、脆弱、忧虑、犹豫、找借口(推卸责任)。随着事态的发展,害怕的程度与日俱增。害怕承担责任,使心态轻易就超过承受的极限,于是开始推卸责任。推卸责任的最常见方式就是埋怨与责怪,以进为退,为自己开脱,似乎总是他人不好,他人不对,极端的情况便是否定现实,扩大障碍,以期用别人的同情来掩盖自我的空虚;一旦找到借口,便主动打退堂鼓,最终半途而废。半途而废一旦经常发生,成为习性,必然恶性循环,加重“忧虑、犹豫”的态度,从而更加胆小脆弱。一如《诗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人生必然举步维艰,一事无成。

  7.对未来悲观。就像下坡比上坡容易一样,人类似乎天生有“悲观”的倾向。要积极很困难,要消极很容易;要乐观很困难,要悲观很容易。悲观的情绪像瘟疫,会迅速传染开去。悲观与前面几大习性有关,可称做一种消极的“并发症”。因缺乏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必然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看不到美好未来;因“害怕”半途而废而无成就感,必定自惭形秽,因而得过且过,表现得十分自私;为了保持做人的最后一点点“尊严”,必然要以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猜疑忌妒、易怒等方式来发泄,以缓释内心深处的悲哀。

  8.好高骛远。表现为不切实际的空想,把成功寄托于一些不可能发生的荒唐想法上。比如,想象与某大明星结婚啦,自己的父亲是大人物啦,突然有一天,某人或某个失踪多年的远房亲戚叫自己继承巨额遗产啦……经常在这种“幼稚”的心态下生活,必然加重“侥幸”的心理,而不愿脚踏实地,拾级而上,奋斗成功。殊不知,要实现以上离奇的想法,也是要奋斗的。好高骛远者为了弥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掩饰内心的空虚、脆弱和恐慌,必然做人做事虚伪,处心积虑贪图虚荣,以暂时麻醉自己。

  二、消极心态的三大根源

  1.破坏性批评。弗洛伊德心理学派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一生。美国一个权威的咨询机构,曾对小孩进行过一次测试,结果非常惊人。他们发现,孩子一岁的时候,想象、创造力高达96%,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7岁时(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的时候,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不见了,只剩下原来的4%!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究竟怎么不见了?!于是,该机构决定对1万名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监测。最后发现,小孩在成长(0岁~10岁)的过程中,平均要遭受超过两万次的“伤害”!其中对幼小的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破坏性批评”,这对稚嫩的心灵而言,不啻是一次次人身伤害。这些痛苦的记忆,深深刻在孩子心中,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胆小、懦弱、犹豫、忧虑、找借口等消极心态。破坏性批评的第一种表现,就是批评的时候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比如说:“你怎么这样蠢?我早就知道了,你是个笨蛋,傻瓜,一点用都没有!你只有吃饭厉害,饭桶!没治啦,没救了,我就当你死了,就当没这个孩子,当初不生你就好了,你看人家××,怎么就那么乖……”类似的批评任何人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父母这样批评我们;成年了,同事或领导继续如此这般;我们又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正在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多么可怕,在这个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破坏性批评”!或许,做破坏性批评的父母会说:“我们也是一片好心呀!虎毒不食子,我们是为了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不学坏,让孩子更争气……”当然,出发点并不错,破坏性批评带来的“破坏”确实也是无意的,但其结果却是非常严重的。破坏性批评,本身就是批评者消极心态的表现,把自己各种不如意的消极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因而,进行破坏性批评,孩子受到的是双重消极影响:他们一方面直接承受破坏性批评的伤害,另一方面父母等于在做破坏性批评的示范。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一套,将来又用来对付他们自己的孩子。破坏性批评的第二种表现,就是增加孩子的内疚感。“孩子,爸爸妈妈很辛苦啊,你一点不争气,一点都不像其他的同学那么乖,那么聪明。你这样怎么对得起爸爸妈妈?!”也许更多的东西孩子不知道,但有一点是知道的,就是我不好,不争气,我要补偿,我要报答。如果经常发生,孩子要偿还的“欠债”越积越多,便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而产生负罪感,幼小的心灵就背上了沉重的忏悔的十字架。背着“包袱”去奋斗,成功的难度相对就大得多了。破坏性批评的第三种表现比较隐蔽,就是有条件的爱。这也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你考90分以上,我才给你买玩具,带你出去玩!”“你做到了,妈妈才爱你!”……从此,孩子知道了,“爱”并不是无私的,爱是有条件的,甚至是虚伪的。于是,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就这点而言,人还不如动物。破坏性批评直接摧毁人的自尊,增加心理负担,扭曲心态,孩子的自信心会因此而消失殆尽,他(她)开始自怨、自怜、自暴、自弃,害怕做任何事情,逐渐自我设限,丧失勇气,胆小懦弱。破坏性批评的“教育”方式会直接伤害孩子,而批评(无论破坏性或非破坏性)的量过多,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思想负担而构成伤害。我们似乎倡导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不教不成人,棍棒出好人。总是批评多于表扬。这实际是消极心态占了上风。人们总在寻找或注意应该批评的那一面,形成了教育的误区。当一个孩子拿着考试成绩单回来,上面一共六科,其中五科的分数都在85~95分之间,而有一科是59分!这个时候,我们第一句话大多数都是,“这一科怎么没及格”?就是如此,人们先看到不好的地方,先看到消极的一面。

  2.害怕承担责任。在我们出生后,必然要依靠父母的养育,父母要对我们承担责任;上学后,老师要对我们承担责任;进入社会后,政府要对我们承担责任;工作后,老板要对我们承担责任……我们容易养成由别人承担责任的习惯。而消极心态者,则推而广之地认为,别人应该对他的一切不成功和损失承担责任。其实,每一个人成年后,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家庭、工作、环境等等,都是通过你自己而作出决定的。别人只能影响人,但不能作出决定。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去改变,作出新的选择。因此,一个成熟的人,自己应该对自己负完全责任。一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人,实质是一个没有控制能力,没有决定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种自私、无能、懦弱、胆小的表现。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和财富,他不是自我的主人,始终在别人的支配下生活,永远享受不了生命的自由,享受不了生活的乐趣。害怕承担责任的程度,决定了消极心态的严重程度。越害怕承担责任,心态越消极,就越缺乏掌握能力和控制能力。3.消极论断,批评别人,验证自我。大乌龟和小乌龟在一起喝可乐。大乌龟喝完自己的一份后,就对小乌龟说:“你去外面帮我拿一下可乐。”小乌龟刚走两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支我出去后,要把我的可乐喝掉!”“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经大乌龟一再保证,小乌龟同意了。1个小时过去了,大乌龟耐心等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还没有回来……3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乌龟想:“小乌龟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可乐。怎么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喝了!”大乌龟端起小乌龟的可乐,刚要喝,门砰然而开。“住手!”小乌龟就像从天而降,站在大乌龟面前,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可乐!”“你怎么会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哼!”小乌龟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3个小时了!”这就是消极论断,验证自我。根据自己的猜疑、臆测,主动寻找支持消极心态的理由和证据。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而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比如听说有人打自己的小报告啦,同事间丢东西啦,首先就会怀疑某人(消极论断别人),然后观察、监视,越看越像(验证自我),你会发现,那个“嫌疑”人说话走路都与以前不同了(实际是自我心态在作祟,是自己与以前不同了,自己的精神、眼光、动作),还会进一步验证,“当然啦!他昨天与我对面走过,连头都不敢抬。他在躲我,做贼心虚了!”而结果往往是自己错的时候多。《列子·说符》有一则妙闻--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家孩子偷的。于是看那个孩子走路,像偷斧子的;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像偷斧子的;动作态度无论干什么,没有不像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山谷里挖地,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又见到邻居家孩子时,发现那孩子的动作态度便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这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它源于人类肯定自我的需要。人人都想证实自己是聪明的,有智慧的,判断正确,从主观上满足自我的成功欲望。出发点是对的,可惜方向错了,它肯定的是消极心态。这种天性很危险。其一,它不易引起人们重视,“日用而不知”,若判断失误,验证不对,最多是自己一笑了之,下一回继续进行;若不幸判断正确、验证成真,将会使自己猜疑的消极心态得到鼓励与加强。其二,偶尔为之或许也无可厚非,长此以往,将使我们认识世界的客观性、敏锐度渐渐迟钝、消失,生活在猜疑、臆测之中,一旦破灭便悲观失望,一旦言中,又自鸣得意,好高骛远。不能实事求是,不能认识世界,又如何改造世界,何谈成功?!“消极论断别人、验证自我”的习性,小则影响个人的快乐幸福,大则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人间悲剧!消极心态的三大根源,是很顽固的,很难一下子消除。首先,它们不一定很明显,而往往是很隐蔽的;其次,它们往往与人类的正常情绪需要相掺杂扭结,很难清醒地把它们剔除出来,不知不觉就犯了。因此,这三大根源实际上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克服它们,需要决心、需要学习、需要训练、需要毅力。

  三、消极心态为什么使人不能成功

  1.丧失机会。一到关键时刻,消极心态便散布疑云迷雾,即使出现机会也看不清抓不到。

  2.使希望破灭。消极心态者总是埋怨、责怪、指责别人,找借口,推卸责任。因丧失责任感而摧毁自我信心,使希望泯灭。看不到将来的希望,也就激发不出任何动力。

  3.限制潜能发挥。人不可能取得自己并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消极心态者不但想到世界最坏的一面,而且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不敢企求,成了自己潜能最大的敌人。

  4.消耗掉90%的精力。消极的情绪容易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在消极的境遇中挣扎。

  5.失道寡助。没有人会喜欢消极者。得不到别人(特别是成功者)的支持和帮助,成功即是奢谈。

  6.不能充分享受人生。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心态者一路上都在晕船。无论目前境况如何,他们对未来总是感到失望、恶心。在“作呕”的状况下,无意认定目标,无力操控航向,只好随波逐流,任由漂荡。何谈快乐、成功、健康,更谈不上充分享受人生旅程美好的风光。

《人为什么会消极》留言数:0

发表留言